很多人潛意識里有一個邏輯:你對我發火,就是在說我錯了。
所以當別人對你發火,你就開始情緒反應了:當你也覺得自己錯了,你就會愧疚、自責、道歉,覺得自己不應該做錯。當你覺得自己沒錯,你就會委屈、恐懼,繼而憤怒,覺得憑什么。
委屈就是在說:我又沒做錯,你憑什么對我發火呢?
這個語言依然在潛意識的邏輯里:只有我錯了,你才能對我發火。如果我沒做錯,你就不能對我發火。
我們在給企業做培訓的時候,最需要情緒管理的就是客服。他們經常被客戶發火,卻不能懟回去。關鍵是那些客戶明顯是無理取鬧,自己不合規定還要對客服發火。這些客服就很委屈。
被領導無端訓的下屬們也經常這樣,滿腹委屈而哭鼻子。覺得自己沒錯,領導為什么要罵。
以前沒有覺察的時候,我也有這個邏輯。我在寫文章的時候,經常被讀者罵。罵得我很不爽,內心里無數頭草泥馬對著他們吶喊:我說錯了嗎?錯了嗎?你看明白了嗎,你就罵?
怕被指責的人,通常不是因為無法接受別人的憤怒,而是無法接受別人用憤怒否定自己。
可是作為成年人,你捫心自問下:你對別人憤怒的時候,真的僅僅是因為別人做錯了嗎?
我們只有去理解憤怒是如何形成的,才可能應對別人的憤怒。
實際上,憤怒是向下流的。
在一個系統中,憤怒會自動從較強的一方流向較弱的一方。如此你就可以理解很多憤怒了:
在家庭系統中,父母會因為小事而發大火,通常是因為父母心里有團火無處可發,所以要往更弱的個體發。孩子比媽媽弱勢,憤怒就更容易從媽媽流向孩子。
如果爸爸媽媽不是威嚴的人,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就能感知到爸爸媽媽的軟弱,從而成為熊孩子,能夠對父母憤怒。
如果爸爸媽媽非常強勢,小孩子被發火后無法倒流,就會虐待小動物。這就是踢貓效應。因為貓比孩子弱,所以憤怒就流向貓了。但是,貓錯了嗎?你看到很多觸目驚心的虐待動物、報復社會事件,其實是他們內心有很多憤怒無人能承擔。
城管要對小商販憤怒。這種憤怒通常會超出了執法的范圍和程度,因為城管在他們制度系統里是最弱的。他們只有到了商販面前,才變成了強者。
客戶會對客服發火,不是因為客服錯做了什么,而是客戶心里有團火,發給客服最安全。客服的人設就是:低人一等。雖然你可能不太喜歡這4個字。
領導對員工的憤怒,是因為領導比員工處于系統中的上級。
打老婆的男人,是因為在社會上本身是弱者,憤怒無法流動。他們只有到了老婆面前才強大了點。而能征服社會的男人,則可以寵老婆了。所以嫁人,一定要嫁在社會上混得好的。不是因為勢力,而是他們有別的地方可以釋放憤怒。
憤怒是從強者流向弱者的,并非從正確流向錯誤。但是系統的能量流動,總得有個表現形式,這個外在的表現通常會以對錯為寄托。
對錯只是寄托憤怒流動的形式,而非本質。
強者不一定是客觀上的強。只要我潛意識里那一刻認為比你強大,我的憤怒就想流向你。你能懟回去是另一回事,說明你有憤怒能力,那一刻你認為自己比他更強。
系統有兩種:等級模式 vs 平等模式。
平等模式的系統核心是尊重。
在平等模式中,我們彼此平等,大家只是社會分工不同,但人格絕對平等。在家庭系統中,我可以賺錢你比少,干活比你少,但我們人格平等。在工作系統中,我可以職位比你低,權利比你小,但我們人格平等。
尊重兩個字挺好聽的,但是做起來,對人的理性和人格的要求都非常高。
我們的社會,本質上是等級系統的社會。無論我們怎么呼吁,人人平等也好,人權平等也好,平等模式都是個理想化的存在。它只能更委婉,但不可能消失。
等級模式的系統核心是權利。
大致上來說,領導比員工更有權利,父母比孩子更有權利。甲方比乙方有權利。消費者比商家更有權利。粉絲比明星更有權利。資源多的人比資源少的人更有權利。道德上風的人比道德下風的人有權利。懂得多的人比懂得少的人更有權利。做對的人比做錯的人更有權利。當然這個不絕對,有時候也反著。
更有權利的人,就處于系統的上層,就更有發火權。
在等級系統中,權利方和被權利方有兩條關系線:
明線:在事情上,你要按照我說的去做。在事情層面上照顧好我。
暗線:在情緒上,你要接住我的憤怒并自行消化。在情緒層面上照顧好我。
情商低的人,只能看到明線,哐哧哐哧做事情,執行任務,像個愣頭青。
情商高的人,能看到暗線,會把權利方的情緒也照顧好。
所以情商高的人自然就比情商低的人混得好,然后留給低情商者在風中凌亂著、吐槽著:就會拍馬屁,沒什么真本事。
在家庭系統中,干活更多的那個人,好像更高級,就自然更具備了發火權一樣。所以我干了很多活,你就要在明線上配合好我也干活,暗線上你就要老老實實接受我的批評和憤怒。
掙錢更多的那個人也是。
所以你被發火,只是因為他潛意識里認為:你比他弱。
實際上在這個系統里你不一定同意比他弱。那些能不把領導、客戶、父母、甲方放眼里的人,就能在被發火的時候懟回去,甚至主動發火。
應對別人的憤怒,是一種情商。情商從低到高的應對方式依次為:委屈、懟回去、回避、消化。
消化別人的憤怒,不是你的義務,但卻是你的情商。前3種不教了,想必你已經很熟悉了。主要想談談如何輕松消化別人的憤怒,成為高情商的成功人士。迎娶白富美,或成為白富美。
第一步,區分。
首先你要知道:發火是一種權利,而不是對錯。
即使你是錯的,只要你更有權利,你可能也會成為對的,而不會被發火。
即使你是對的,只要你沒有權利,你可能也會成為錯的,而被發火。
因此,當面對別人發火的時候你就知道,在他的世界里,他認為自己比你高級了。
別人的發火通常跟你沒關系,不要太自戀。
當你能明白,發火與對錯無關的時候,你就能進入情商的領域了。
第二步,自問。
你要問自己:我離得開他以及這個系統嗎?
如果你離得開,你就可以反抗了。你可以拍桌子、發火、扔雞蛋、爭辯、怒懟,花式反抗都可以。懶得反抗,你就拉黑、絕交、遠離、分手都行。這幾種方式,都可以讓他的憤怒在你這里終止。
如果你離不開,那就需要隔離了。情感隔離,是應對憤怒非常好的方式。就是讓別人的憤怒經過你,但不停留。你只要認清楚這個情緒跟你沒關系,你就可以隔離掉了。他們只是在對這個角色發火,并不是你。這個角色上換個人,他也會找理由發火的,跟你沒關系。
人在什么時候離得開,什么時候離不開呢?
取決于你對他人的需要是否是剛需。孩子只能默默接受父母發火,因為需要父母提供愛和糧食。員工只能接受老板發火,因為需要老板提供薪水和職位。學生只能接受老師發火,因為還得在這里上學。明星只能接受粉絲發火,因為需要粉絲提供支持。
當你不需要他人的時候,你就可以遠離或反擊了。當你需要他人的時候,就忍忍吧。人家給你錢、資源、安全感等,你就要讓人家情緒爽一下。這是暗線的交換,別要太多了。
第三步,原諒。
你對別人的憤怒而起反應,通常是這激活了你的弱小。
如果你愿意,你可以嘗試看到并原諒小時候那個弱小的自己。你可能也是被發火長大的,那時候你為了活下來,不得不認為是自己的錯,然后拼命改正自己以消除別人的憤怒。但是現在不一樣了,你長大了,別人的情緒,不需要你負責了。
第四步,抱持。
更高的情商,是消化別人的憤怒。
他人的憤怒,你最多占有10%的責任。但是如果你看到他的憤怒來自于別處,你就理解了他。他給你憤怒,你還以抱持,你就做了他的容器。他的憤怒就會降下來,并因此產生愧疚,從而對你心生感激,更加補償。
抱持不是忍讓,而是以獨立姿態,不帶委屈的看著一個寶寶在那哭。等他哭完了,你用成年人的方式安慰下他,告訴他:乖,你真可愛。
抱持,是一種情商力。
消化別人的憤怒,不是你的義務,但卻是你的情商。
不要抱怨別人為什么把憤怒情緒給你。你需要他,就要接受。不需要他,就離開。
不要抱怨別人為什么不接住你的憤怒。你要問自己:你能給他什么?讓他愿意為你做。
不要抱怨別人為什么不尊重你,在共產主義到來之前,你要問自己:你有什么資本,讓別人尊重你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