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毛片/久99久久99视频/涩色视频/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

 
400-8560-9717        service@xuanzideu.com
歡迎來到璇紫教育官網!
璇紫教育
XUANZI EDUCATION
?
焦慮的中國父母,正在廢掉我們的下一代
來源: | 作者:璇紫教育 | 發布時間: 2018-05-24 | 1268 次瀏覽 | 分享到:

最近61歲的陳美齡在網上又火了。


這個曾在香港樂壇紅極一時,與鄧麗君齊名的女歌手,退隱歌壇30年后,又一次刷屏朋友圈。不過,這次是以媽媽的身份。


她把三個兒子,先后送進了美國排名第一的斯坦福大學。



最近,她接受了一個采訪。(可點擊鏈接:https://v.qq.com/iframe/preview.html?vid=g0552rosri9查看視頻。)


視頻中侃侃而談的陳媽媽的教育理念引起無數人深思:“不要讓中國式焦慮,廢掉了你的孩子”。


01


陳美齡在視頻中提到了很多點,都讓無數父母瞠目結舌,比如: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、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、不要替孩子做選擇……


這種教育理念完全和我們背道而馳。要知道大多數中國父母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,所以拼盡全力給孩子報最好的輔導班,送進最好的學校。


去年,有一篇《月薪三萬,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》的文章更是扎了無數父母的心。廣州一位高管媽媽,給孩子一個暑假的教育花費高達三萬五,她連新衣服都不敢買。



與之類似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,無論是800萬的學區房,還是吃著最貴的藥,安著最貴的支架,雞飛狗跳地陪娃寫作業,



亦或是,無縫銜接的輔導班:



這些無一不體現著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。有研究指出: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,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。


可盡管如此,中國父母仍然擔心自己做的不夠。


這背后暴露出了一個殘酷真相:中國式父母焦慮。我們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學校,跟不了好老師,比別人成績差……會輸,會落后。


而陳美齡之所以爆紅,就是因為她這一套嶄新的教育方式,驚醒了無數深處焦慮之中的中國父母,讓大家明白:不是孩子輸不起,問題的本質在于中國父母害怕輸。

就像馬東說的,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。

我們小時候沒考上好大學,想讓孩子考上985,211;

我們小時侯成績不如別人,想讓孩子一定要爭口氣,超過別人家的孩子;

我們沒過上安穩的生活,催促孩子一定要過上理想生活……


正是這種焦慮,讓無數家長和孩子都處于連軸轉的水深火熱之中。

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:這種中國式父母焦慮,很有可能廢掉我們的孩子。


02


電視劇《急診科醫生》中有一個橋段:一個小姑娘考試考砸了,扛不住媽媽的批評,喝農藥自殺。雖然搶救醒了,但生命只剩下一個月的期限。


媽媽當時就崩潰了,悔不當初:我干嗎要說她?。]考好就沒考吧……



是啊,一次考不好就不好吧,輸了一次成績,并不能代表輸了人生。為什么要如此苛責呢?然而,現在再后悔都晚了。

父母是孩子的鏡子,父母有多少焦慮,孩子就會有多大的心理壓力。2017年9月7日,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長蔡若蓮的長子潘匡仁在家里跳樓,從40多層的高空墜下,不幸身亡。


潘匡仁&蔡若蓮


這位出身書香世家,畢業于海外名校的孩子,因為在一場單車比賽中受傷,無法繼續參賽,不能為家族爭光,患了抑郁癥。


優秀教育者的后代,以自毀的方式表達“輸不起”的絕望,多么令人唏噓,這難道不是對中國式焦慮最大的諷刺嗎?


而這并不是個例,北京大學曾發布《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》:中國每5個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。哪怕考上大學后,跳樓、臥軌、跳河的慘劇也是接二連三發生。


這里的每一個數據都足以讓我們心驚膽戰。


它讓我們知道,中國式父母焦慮,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,家長的用力過猛,可能廢掉的是孩子光明燦爛的一生。很喜歡白巖松說的一句話:不要教孩子如何贏,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的輸。


是啊,社會本就那么多壓力,為什么還要給孩子額外的負擔呢?其實,中國父母最大的贏,就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輸。

世界拳擊冠軍鄒市明的兒子軒軒是一個好勝心極強的男孩子。在《爸爸去哪兒》第三季中比賽吃西瓜,邊哭邊吃“我不想輸,誰來幫幫我呀”。


可是作為世界冠軍的爸爸卻說:你不能只想贏,也要學著輸,輸并不丟人。


于是,孩子知道了輸贏才是人生常態。這個常常把“爸爸,你一定要贏哈”掛在嘴邊的男孩,居然在爸爸失敗的時候試著安慰他:輸了沒關系,重新來。



焦慮是沒有用的,輸了一次成績,不代表輸了以后的人生。人生漫長,一次跌倒并不可怕,重要的是能站起來,你只有不怕輸,才能有機會贏。



03


父母永遠無法為孩子抵擋一生風雨,我們能做的,就是拋卻無用的中國式焦慮,引導他們正確面對人生。


不焦慮并不意味著,不讓孩子吃苦,而是讓孩子自己學會從容應對人生之苦。


表弟當年上小學時成績不好,阿姨知道“逼”他學習不管用,就想了一個辦法,大夏天的把他拉出去買西瓜。


近40度的高溫下,阿姨蹲在攤前和西瓜販拉起了家常,表弟催她快點,她也不聽,就這樣待了差不多一個小時。表弟看著來來往往的人,有的只挑不買,有的幾毛錢還討價還價,這1個小時里,西瓜販賺的錢還沒自己一個玩具貴。


回去的路上,阿姨裝作不經意地問他:你以后是想坐辦公室,還是在外面賣東西?表弟說:我當然要坐辦公室,在外面又熱又累??墒前⒁袒卮穑耗悻F在的成績可能還坐不了辦公室。


表弟若有所思沒有說話,然而回到家,他竟然拿出曾經不屑一顧地卷子做了起來。


是啊,只有父母知道人生太苦是沒用的,要讓孩子自己明白:今天的你如果不吃苦,明天的世界會讓你很苦;你吃不了讀書的苦,以后也別想能走一條更容易的路。



04


很多家長都以為把孩子送進好的學校,就會有好的老師,好的教育。


然而,陳美齡在視頻中說:我始終確信“教育的全部責任在于家長”,學校和老師只是重要的伙伴。孩子的教育,人格形成應該由家長承擔。


她一直以來都尊重孩子的選擇,告訴他們:如果迷茫的話,就聽從自己的心,哪怕選擇的是最難走的那條路。


當年,她大兒子考美國高中,不想考top1的學校,而想進排名第七的高中,因為學校會教授馬術。陳美齡跟兒子講:我尊重你的選擇,但是這條路會很難,希望你不要辜負自己的努力。


于是大兒子非常用功,不僅把馬術練得很好,成績也一直排名第一。


無獨有偶,在紀錄片《成長單行道》里,一個母親想讓兒子進體制內,但兒子卻喜歡體制外的工作。母親說:我尊重你的選擇,也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。



因為她們明白:孩子,不是一個“標配”的物品,不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同一化模版,最好的教育方式永遠是因人而異的“私人訂制”。


就像杜江在《爸爸去哪兒》送給嗯哼一段話:


你不是我的希望,不是的,你是你自己的希望,

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,還是我的

與你無關,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

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

那夢里,不必有我

然而我愛你,我的孩子

我愛你,僅此而已


你教育的孩子,終究不可能成為你想象的樣子。


他只會成長為他眼中希望中的樣子。


父母該給他的不是一條規劃好的標配之路,而是教會他:如何吃下人生之苦,如何笑對未來的人生。


為人父母的我們是時候給自己降降溫了,有時候不是孩子不優秀,是我們太著急了。


拋卻無用的中國式焦慮,讓孩子為自己而活,看清自己應該去向哪里,活出余生的新高度!


人生路漫長,也希望每一個孩子能直面挫折,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,走向波瀾壯闊的明天!


作者簡介:非顏,本文來源于公眾號一讀(ID:iiiread),你如今的氣質里,藏著你走過的路,讀過的書,和愛過的人。


責任編輯:Spencer  鄭錦燕



想要避免成為焦慮型父母,歸根結底我們要讓自己先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,擺脫因童年的缺失而造成的拼命給孩子補償、把人生價值的實現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心理。

  • 璇紫教育2019新春祝福
  • 璇紫教育十四周年慶微電影宣傳片《一起做朋友吧》
  • 2018璇紫教育21天好習慣情商夏令營微電影
  • 璇紫教育第十二屆花young青春夏令營微電影
  • 2018璇紫教育秦川文化游學夏令營微電影
  • 璇紫教育第十二屆《復興中華 奮斗少年》耐挫蛟龍十商菁英夏令營微電影